门槛如何增长局之用户的破道打破限制钱包
说实话,每次和朋友吐槽微信有多么难用的时候,手上却还在不停地刷着朋友圈——这就是中国互联网最魔幻的现实。作为一款"国民级"应用,微信的成功不在于它有多好用,而在于它牢牢抓住了三个关键:即时通讯的强需求、稳定的社交网络,以及最重要的——全中国最完整的人际关系链。
Web3时代的用户增长困境
说到用户增长,Web3创业者们现在面临的困境简直让人头疼。我们都知道,一个新项目要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社群拉人,比如微信群、Discord这些地方。但问题来了:这些地方活跃的基本都是同一批"老韭菜",他们口袋里可能有十几个钱包地址,随时准备冲下一个"财富密码"。
我刚入行的时候,给自己创建第一个钱包的经历至今难忘。光是搞清楚什么是EOA钱包、助记词该怎么保管、怎么往钱包里转ETH这些概念,就折腾了大半天。要不是当时NFT热潮让我热血沸腾,可能早就放弃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99%的普通人面对这样的门槛,根本不愿意踏进Web3的大门。
AA钱包带来的变革
AA钱包的出现,确实给这个死循环带来了转机。想象一下:新用户只需要用邮箱注册,或者直接用社交媒体账号登录,就能拥有一个链上钱包——这可比记一串乱七八糟的助记词强太多了。Passkey生物识别技术更是个好东西,指纹解锁就能管理资产,这才像是2023年该有的体验。
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凭什么说服用户放弃成熟的Web2产品,来使用我们的Web3应用?要知道,现在的Web3产品在用户体验上,连10年前的Web2产品都比不上。
Web3用户画像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Web3的用户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那些真正的加密原生用户,他们愿意学习新技术,热衷于尝试每一个新项目。这类人是社区的基石,但遗憾的是,他们只占极少数。
第二类是对Web3有一定了解,但因为各种门槛望而却步的用户。交易所的大部分用户都属于这个类型——他们知道加密货币是什么,但仅限于买卖交易。
第三类是我们最需要争取的普通大众。他们可能听说过比特币,但对区块链的具体概念一知半解。这类人最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
第四类则是那些对Web3抱有偏见的用户,他们把加密货币等同于骗局。这类用户的教育成本最高,短期内很难转化。
Web3产品的突围之路
不得不说,现在做Web3产品就像在沙漠里种树——环境太恶劣了。Web2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用户增长见顶,各大平台都在抢夺存量市场。而Web3呢?还处在"西部拓荒"的蛮荒时代。
但危险往往与机遇并存。Web3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它打破了Web2的数据垄断。在区块链上,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变成可编程的资产,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互联网。GameFi不应该只是披着游戏外衣的金融产品,SocialFi也不应该沦为又一个炒币工具。
AA钱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很微妙——它不是主角,但却是个不可或缺的配角。就像智能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平时你不会特别注意它,但一旦没了它,你会立刻感受到不便。
线上线下结合的增长策略
说到用户获取,我最近观察到一些有趣的案例。Twitter(现在应该叫X了)正在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Web3流量入口。想想看,这里聚集了大量加密KOL和传统领域的名人,平台对Web3内容也相对友好。
线下市场同样潜力巨大。去年我在上海参加一个时尚品牌的活动,他们就利用NFT作为会员凭证,效果出奇地好。AA钱包的无Gas交易特性,特别适合这种线下场景——想象一下,顾客扫码就能获得一个链上会员卡,整个过程丝滑得就像用微信支付一样。
说到底,Web3想要真正走向大众,就不能只停留在技术极客的小圈子里。我们需要更多传统行业的人才加入——市场营销专家、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研究员...只有当Web3的应用场景真正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场革命才算成功。
(作者注:如果你对AA生态开发感兴趣,欢迎联系交流。熊市正是打磨产品的好时机,我们一起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责任编辑:市场)
-
说实话,今天早上打开行情软件的时候,我的手都有点抖。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一波"假突破真砸盘"的戏码,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刺激。那些在关键阻力位果断做空的朋友们,一夜之间就捡了1亿美元的漏,而另一边,UFO这个号称要"改变世界"的项目,转眼间就归零了。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主力资金的"猫鼠游戏"记得上周五晚上,我还跟几个币圈老友在群里讨论,说比特币这个位置看着就像要突破。结果呢?主力资金给我们上了一... ...[详细]
-
最近在Mirror上看到郭涡轮关于ZKML应用场景的讨论,让我不禁思考:在这个AI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区块链到底能为AI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作为一位长期关注这个领域的观察者,我想从一个更接地气的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验证AI:真的需要处处"验明正身"吗?Modulus Labs提出的"可验证AI"概念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把AI的计算过程放在链下,然后通过zkp技术生成证明,让用户可以验证AI的运行... ...[详细]
-
德国央行副行长Claudia Buch最近的一番话让我陷入思考。这位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指出,虽然加密资产目前只占全球金融资产的0.2%,但千万别小看这个小个子。就像20世纪90年代那些看似无害的证券化产品,最终却捅出08年金融危机的娄子一样,现在的加密资产可能正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金融稳定的多米诺骨牌每次金融危机都像是现实版的"蝴蝶效应"。记得2008年那会儿,我在纽约的朋友Jimmy就亲眼目睹了... ...[详细]
-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币圈沉寂已久的Meme币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特别是PEPE这个网红币种。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我发现PEPE最近的走势确实值得玩味。市场情绪微妙转变说实话,现在整个市场环境挺有意思的。比特币就像个犹豫不决的舞者,想往前迈步又怕踩错节拍。但就在这种环境下,PEPE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我最近看盘时注意到,虽然9月底PEPE一度从0.0000006028美元... ...[详细]
-
最近在整理钱包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持有0-100枚比特币的"小鲸鱼"们正在悄悄增加,占比已经突破40%大关。这让我想起去年底大户们疯狂抛售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些数据变化,都让我想起菜市场里大妈们抢购打折菜的画面——有人急着抛,有人忙着捡。大资金出走背后的市场密码说来也怪,自从七月份比特币跌破3万美金心理关口后,那些持币超过100枚的"巨鲸"们就像被海浪冲走的贝壳,一个接一个... ...[详细]
-
9月25日,ETHGlobal纽约黑客松比赛结果终于揭晓,13个脱颖而出的创新项目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我不禁为这些项目展现的创造力感到兴奋。这些项目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真实地试图解决行业痛点。游戏与社交领域的突破FRAMED项目让我特别感兴趣,它使用fhEVM技术打造了一个完全在链上运行的隐藏信息游戏。这种无需信任的游戏机制或许能为链游带来新的可能性。记得去年玩... ...[详细]
-
朋友们好,我是周悦盈。最近在社区里看到很多朋友都在问: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行情却总是不给面子?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曾思考很久。后来发现,投资就像健身,不是练得越狠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把自律变成习惯,把分析融入本能。大饼日线惊现黄昏之星这波假期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大饼好不容易突破上轨冲上28600,结果昨天来了个"高空跳水",直接收出上影阴线。这就像爬山爬到一半突然腿软,你说气不气人?从技术面来看,... ...[详细]
-
说实话,Aptos最近的走势真是让人捏把汗。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加密货币的分析师,我注意到8月中旬那次跌破5.7美元支撑位的动作,简直就像一把利剑刺穿了多头的心。虽然9月25日有过一次反扑尝试,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这个关键价位已经从一个稳固的支撑位,变成了一个棘手的压力位。技术面现状:多头处境艰难要理解当前形势,我们得回溯到6月份。那时起,Aptos就像被困在一个不断下行的牢笼里,每次反弹都被那条明... ...[详细]
-
作为以太坊生态中最活跃的Layer2项目之一,Optimism又一次给社区带来惊喜。9月中旬,他们悄无声息地向3万多个钱包地址发放了近2000万枚OP代币,折合美元约2700万。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这么"豪横"地撒钱了,看得我这个老韭菜都心痒痒。谁有资格领取这份"天上掉下的馅饼"?说实话,这次空投的门槛还真不低。简单来说,你需要在2023年上半年(1月20日至7月20日)积极参与Optimism的社... ...[详细]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Layer2发展的行业观察者,我看到Optimism提出的超级链愿景正在逐步落地。这就像是在区块链世界里搭建一个"连锁商业城"——每个入驻项目都能享受统一的基础设施,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经营。目前基于OP Stack的项目已经初具规模,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脉络。为什么我们需要OP Stack?记得去年参加开发者大会时,一位资深工程师曾抱怨:"现在每做一个新链就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