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暗面照F审首周实写判惊魄的的真心动性阴
这周的庭审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的审判首周就爆出了无数猛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创始人反目:昔日战友变成致命证人
要说本周最震撼的场面,莫过于FTX联合创始人Gary Wang的证词。这位曾经的亲密战友在法庭上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内幕——Alameda Research居然可以无限制地从FTX提取资金!作为业内人士,我不得不说这个操作简直离谱。Wang作证时提到,Alameda可以随意透支,最终掏空了80亿美元现金和650亿美元信用额度。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大富翁游戏,Bankman-Fried简直是在开作弊模式啊!
传记风波:英雄还是骗子?
Michael Lewis的新书《Going Infinite》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位写出《大空头》的金融作家,这次似乎被SBF的个人魅力迷惑了双眼。书里爆出的一些细节相当耐人寻味——比如Alameda成立后每天亏损50万美元。最讽刺的是Kevin O'Leary,这位"鲨鱼坦克"明星拿了1570万美元,就为了20次露面、50个签名!这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真是把行业的遮羞布都扯下来了。
陪审团风云:普通人的审判权
看着陪审团里那些普通人——图书管理员、护士、教师——我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量。有趣的是有三个人因为亏了加密货币主动退出,这在其他案件中可不多见。现在12位纽约市民将决定SBF的命运,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风投的教训:2.78亿美元的昂贵学费
Paradigm联合创始人Matt Huang的证词特别值得行业深思。作为顶级风投,他们竟然完全被蒙在鼓里!2.78亿美元就这么打了水漂,这给所有投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尽职调查再严格都不为过。我不禁要问:到底是SBF太狡猾,还是投资人太天真?
私人飞机:最后的奢侈象征
最讽刺的是那两架私人飞机。名义上是SBF的,实际上他连用都没用过。这让我想到一个细节:据说SBF平时就住在办公室的豆袋椅里,这种极简生活和奢侈资产的对比,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虚伪的表演。
这周的审判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商业伦理课。在加密货币这个新兴行业,我们更需要警惕人性的贪婪,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毕竟,信任是这个行业最宝贵的资产。
(责任编辑:案例)
-
说到DeFi借贷,Aave绝对是绕不开的明星项目。这个起家于2017年的老牌协议,从最初简单点对点借贷模式一路进化到现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借贷之王"。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发展的业内人士,我见证了Aave这些年来的蜕变过程。Aave V3的技术创新目前Aave已经发展到V3版本,这个版本的升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高效模式(eMode),它通过给资产打标签分类的方式,让同类... ...[详细]
-
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太了解新手们刚踏入自托管领地时的迷茫了。就像当年我第一次把比特币从交易所提出来时的忐忑——硬件钱包刚到手时的兴奋劲儿还没过,马上就被"单签还是多签"这个灵魂拷问给难住了。一、孤胆英雄的DIY多签之路比特币最迷人的地方不就是那句"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吗?很多追求极致自主权的老铁们,对任何形式的"合作托管"都嗤之以鼻。他... ...[详细]
-
作为区块链领域的长期观察者,我不得不说Solana今年第三季度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个加密寒冬里,它不仅扛住了各种负面消息的冲击,还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爆炸式增长的cNFT还记得去年第一次听说状态压缩技术时,我就预感到这将是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果不其然,第三季度近4500万个压缩NFT的铸造量,环比316%的增长,这些数字让人瞠目结舌。DRiP这个平台特别有意思,他们把免费艺术品... ...[详细]
-
各位关注Web3发展的朋友们注意了!今年11月,新加坡将迎来一场不容错过的行业盛会。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携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精心打造的"SUSTAINABLE WEB3 SG 2023",将作为新加坡金融科技节的重要配套活动,在金沙会议展览中心华丽登场。说起来,这次会议选址在新加坡这个金融科技重镇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记得去年参加类似活动时,我就深刻感受到东南亚地区对Web3技术的热切关注。而今年,在华... ...[详细]
-
最近总有人问我:"这两个网红狗狗币和屎币,到底该买哪个?"说实话,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想叹气。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两种币本质上都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疯狂的价格与脆弱的根基记得去年狗狗币靠着马斯克的几条推特就翻了十几倍,当时我有个朋友在0.05美元时all in,结果在0.7美元的时候没舍得卖,现在价格又回到了原点。这就是典型的"情绪币"特征——价格完... ...[详细]
-
记得第一次接触RWA(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这个概念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们金融圈老生常谈的"资产证券化2.0"吗?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区块链技术。但有意思的是,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引发同样的监管难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05年的上海。那时的租界里,一群外国商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交易"橡皮股票"——相当于今天的加密货币。当时的人们坚信,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产业必定前途无量。这... ...[详细]
-
记得去年有位朋友因为助记词泄露损失了全部以太坊资产吗?这种悲惨故事在币圈屡见不鲜。直到2023年春天,一款名为KeepWallet的MPC钱包横空出世,用黑科技般的密码学技术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告别助记词时代的革命性产品传统钱包就像让你把家门钥匙刻在脑门上——助记词一旦泄露,资产就拱手让人。而KeepWallet采用了GG20协议这个"黑匣子"技术,配合Intel SGX等硬件级防护,把私钥切成碎... ...[详细]
-
加密货币圈最近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反转剧:曾经被币安无情下架的BSV,四年后居然以50倍杠杆合约的形式王者归来。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折射出加密货币市场惊人的弹性与币安决策背后的实用主义哲学。从"除名"到"加码",币安态度180度大转弯记得2019年那个春天,币安创始人CZ在推特上火力全开:"Craig Wright不是中本聪!再这样胡说八道,我们就下架BSV!"这番狠话在当时可谓掷地有声。那时候的C... ...[详细]
-
加密市场风云变幻:BTC或将上演最后的狂欢,DOGE成最佳性价比选择?
最近观察比特币走势,感觉像是在看一部惊心动魄的金融大片。CryptoQuant的分析师Axel Adler Jr.提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BTC在真正开始回调之前,可能还有两次"回光返照"的机会。说实话,这种判断挺符合加密货币一贯"疯狂"的个性。BTC行情分析:是机遇还是最后的逃生机会?仔细研究链上数据,我发现2024年3月和12月确实出现过峰值指标超过1.9的情况。而现在这个指标正在形成一个新... ...[详细]
-
加密货币市场最近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龙头效应"大戏。比特币(BTC)率先发力冲破28500美元关键位后,以太坊(ETH)就像个被大哥带飞的小弟,立刻开启了追赶模式。看着ETH价格一路小跑突破1650美元关口,我这个老韭菜不禁感慨:这一幕真是似曾相识。市场情绪回暖带动ETH反弹不得不说,ETH这波反弹来得正是时候。上周我还跟几个分析师朋友打赌,说ETH短期内很难突破1600美元的心理关口。没想到BTC...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