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真风,是是假口还外贸稳义乌定币消息圈的

技术 2025-09-14 17:39:21 49943

最近金融圈的朋友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稳定币。这东西在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火得一塌糊涂,立法支持、机构抢滩,简直成了金融界的"顶流"。但转头看看咱们内地,政策大门还是关得紧紧的,让人不禁想问:稳定币在义乌外贸圈的传闻,到底有几分真假?

走访调查:商户们的"马冬梅"式困惑

说来有趣,有记者最近专门跑到义乌市场做调研,结果发现大多数商户听到"稳定币"三个字时一脸茫然。那场景特别像《夏洛特烦恼》里老大爷回答"马冬梅"的经典桥段——"马什么梅?""马东什么?""什么冬梅?"只有零星几个商户表示尝试过用稳定币收款,但也都对合规性和手续费问题心存疑虑。

数据来源大起底:华泰证券说了啥?

翻遍网络,我发现这些传闻主要来源于两份报告。一份是华泰证券6月25日发布的《稳定币将如何影响全球货币体系?》,这份31页的研报确实提到义乌市场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的说法。但有意思的是,报告其他地方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唯独这个观点就像个"孤证",让人不免怀疑数据的可靠性。

华泰的报告倒是提出了几个相当有见地的观点:

1. 美元区、欧元区和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稳定币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韩国、新加坡这类数字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稳定币渗透率会很高;土耳其、阿根廷这些货币不稳的新兴市场,稳定币也会很吃香。

2. 中国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香港8月即将实施的稳定币法案,可能预示着"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

3. 香港立法会促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是重大利好。

4. 稳定币规模大了以后,最终可能不得不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甚至部分国有化。

Chainalysis的数据靠谱吗?

另一家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报告我也仔细查了,结果更让人困惑——在他们的《加密货币地理报告》里,压根没找到关于义乌市场的具体数据。

不过Chainalysis倒是指出两个有趣现象:香港用户收取的加密资产中稳定币占比长期超过40%;中国内地用户确实在利用加密资产进行财富保值。

外贸商家的现实困境

说回正题,义乌的外贸商家到底能不能大规模用稳定币?我的看法是:理论上很有优势,现实中困难重重。

想想看,稳定币即时到账、费用低,简直就是为跨境贸易量身定制的。但问题是,内地政策还没开这个口子。更重要的是,用了稳定币就拿不到出口退税——这对利润本来就很薄的外贸企业来说简直是"致命伤"。

再说参加广交会要银行流水,申请贷款也要银行流水。这一套传统外贸的"基础设施",可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合规操作的"香港方案"

那外贸商家就完全没戏了吗?也不尽然。我发现一个合规的"曲线救国"方案:通过香港公司中转。

8月1日起,香港《稳定币条例》就要生效了。这个条例有三个关键点:

1. 必须100%兑付,确保储备资产足额;

2. 严格的反洗钱要求,8000港币以上交易就要做尽职调查;

3. 对非托管钱包实施严监管。

内地企业完全可以这样操作:在香港注册公司接收稳定币,在香港完成兑换,再合规结汇回内地。这样就既享受到稳定币的便利,又规避了政策风险。

结语

说到底,稳定币在外贸领域的应用就像个"早产儿"——前景很美好,但现在还需要政策"保温箱"的保护。香港的立法或许能给内地企业一些启示,但在政策明朗之前,建议大家还是慎之又慎。

本文地址:http://f6c4.8kkf.com/html/915a29908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说走就走的旅行遇上省钱神器,这份黄金周出游攻略请收好!

NFT凛冬已至:昔日巨头Yuga Labs如何绝地求生?

华尔街大佬警告:比特币或将颠覆传统金融体系

区块链扩容之路:Layer 2技术演进全景解析

NFT市场的寒冬:8月市场深度观察与突围之路

游戏行业寒冬:裁员潮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出路

以太坊2.0时代来临,这次升级真的能改写加密货币格局吗?

10.13比特币以太坊走势观察:熊市当道,谨慎为上

友情链接